【红领巾星工场】我心目中最闪亮的星——黄旭华

编辑:学生处 发布时间: 2020-07-27 19:24


      大家好,我是山东省实验小学五(1)中队的王晓琳,在红领巾寻访活动中,我通过网络寻访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爷爷!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爷爷的故事。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男,1926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核潜艇研究工作,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旭华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是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旭华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017年927日,黄旭华院士获得首项潮汕星河奖成就奖

2017年1025日,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7年11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2018年320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2018年119日,黄旭华获公示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

2019年91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2019年9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20年1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50年前的12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我国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


       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难掩激动,泪流满面……正是包括他在内的无数人的艰辛付出,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由此,黄旭华的名字与核潜艇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再往后,不少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但黄旭华婉拒美意。这个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九旬老翁,哪里在乎什么名头,他只是觉得: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一份创业情——

      “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58年,面对当时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面对苏联领导人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劝告,毛泽东同志一声令下,我国正式启动研制核潜艇。

       同年,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因其优秀的专业能力被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我那时就知道,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最初,核潜艇研发团队只有29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谈起理想,大家都豪情万丈,再看现实,却是一穷二白……当时,美国、苏联等国家已先后研制出核潜艇,但这一切都是核心机密,黄旭华这群年轻人很难拿到哪怕一点现成的技术资料。核潜艇到底什么样,谁也没见过;里面什么构造,谁也不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它威力巨大——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铀块燃料可以让潜艇航行6万海里,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中国国防来说极为重要。

       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还能干得起来?黄旭华和同事们才不管这些!没有知识积累,他们就大海捞针、遍寻线索,甚至靠解剖玩具获取信息。万事开头难,黄旭华和同事们一边对国内的科研技术力量调查摸底,一边从国外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如获至宝,把玩具拆开、分解,他兴奋地发现,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与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样。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那么神秘。从此,黄旭华更加坚定了信心。

       没有现成条件,他们就骑驴找马、创造条件,甚至靠着算盘打出一个个数据。绝不能等有条件再说,有驴先骑驴,什么时候有马了再骑马,总比停在原地好!研制核潜艇,要运用各种复杂、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数字模型。如今的计算机一秒钟能计算上万次,但在当时,黄旭华他们连计算器也没有,只能用算盘、计算尺。谁曾想到,这些体量巨大的关键数据,都是大家用一把把算盘噼里啪啦打出来的。为了保证计算准确,黄旭华将研制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单独进行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出现不同结果就推倒重算,我们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日夜不停、争分夺秒地计算。对核潜艇来说,稳定性至关重要,太重容易下沉,太轻潜不下去,重心斜了容易侧翻,必须精确计算。然而,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如何才能精密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艇体重心呢?

       因陋就简,勤能补拙。黄旭华想出了现在看来十分笨拙的土办法:把科技人员派到设备制造厂去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艇时,在艇体进口处放一个磅秤,凡是拿进去的东西都一一过秤、登记在册,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有人嘀咕:我们是来干大事业的,做这些初中生都可以做的小事,大材小用。黄旭华抽出时间挨个谈话,他说: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使得这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毫无二致。

        一腔凌云志——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之初,面对领导提出的要求,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隐姓埋名,就意味着要甘做无名英雄,意味着自己的毕生努力可能无人知晓。对这一点,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丝毫没有在乎。

      “一年刮两次7级大风,一次刮半年”“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1966年,黄旭华和同事们转战辽宁葫芦岛。在当年,这是一座荒芜凄苦、人迹罕至的小岛。岛上粮食、生活用品供应有限,同事们每次到外地出差,都些物资回岛,最厉害的挑夫,一个人竟从北京背回23个包裹。就是在如此环境里,黄旭华顶着文化大革命中的各种干扰,带领设计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他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总领和科学创新能力,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这种艇体构造,谨慎地走了三步:先把核动力装置装在常规潜艇上,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再把两者结合成核动力水滴型核潜艇。我们是不是也要三步走?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黄旭华大胆提出,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在他的主导下,中国三步并成一步,直捣龙潭。确定了艇型,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最关键的技术有7项,即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等,研制者将其亲切地称作七朵金花。为了摘取这一朵朵美丽的金花,黄旭华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摸索前行,最终使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华民族拥有了捍卫国家安全的海上苍龙。更让黄旭华自豪的是: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件设备、仪表、原料来自国外,艇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国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极其危险的试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艘王牌核潜艇就曾在做这一试验时永沉海底。为了安定试验队伍军心,年过六旬的黄旭华以总设计师身份亲自登艇,现场指挥极限深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

        试验成功后,黄旭华激动不已,即兴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一颗赤子心——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要理解。”1987年,在通过杂志得知阔别卅载、下落不明的三儿子正是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时,黄旭华93岁的老母亲召集子孙说了这样一句话。她没想到,30年没回家、被家中兄妹埋怨成不孝儿子的三儿子,原来在为国家做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消息传到黄旭华耳中,年过六旬的他忍不住流下了热泪。第二年,黄旭华在赴南海进行深潜试验前,顺道回家探望母亲……当一段尘封的记忆被打开,母子俩却无语凝噎——3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母亲对离家的三儿子再三叮嘱:过去颠沛流离,如今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黄旭华满口答应,却心知实难兑现。

       30年间,父母与三儿子的联系只能通过一个信箱。父母多次写信来问他在哪个单位、在哪里工作,身不由己的黄旭华避而不答。这期间,父亲病重了,黄旭华怕组织上为难,忍住没提休假申请;父亲去世了,黄旭华工作任务正紧,也没能腾出时间奔丧。直至离开人世,父亲依然不知道他的三儿子到底在做什么。

     “我到现在还感觉很内疚,很想念我的父母。可是,当别人问起黄旭华对忠孝的理解之时,黄旭华淡然答道: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对于妻子和三个女儿,黄旭华同样心怀愧疚。自他开始研制核潜艇之后的几十年间,夫妻要么天各一方,要么就是同在一地却难相见,妻子李世英只好独自操持着家里的大事小情。李世英说:我理解他的工作性质。党派他去哪里,他就需要去哪里,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一对白发伉俪,一样的赤子深情。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让黄旭华能做到以国为家、心甘情愿地奉献一生?是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让他怀抱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心。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省份学校停办,14岁的黄旭华不得不离开广东汕尾老家外出求学。梅县、韶关、坪石、桂林……在日军飞机的一轮轮轰炸下,黄旭华的求学路被迫不断转移。祖国那么大,为什么连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都找不到?年轻的黄旭华悟出一个道理,国家太弱就会任人欺凌宰割。出生于医生之家的他决定改行: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

       是共产党员的忠诚信念,让他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早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期间,黄旭华便凭借进步的思想、出色的表现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重点对象。1949年春节期间,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年满94岁,有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他仍坚持每天从家属楼走到研究所的办公室,整理整理材料,必要时帮后辈出出主意。

        黄旭华爷爷说,他最希望年轻人记住一句话——“爱国主义,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志愿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有这一点就够了。

       黄旭华爷爷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每一名青少年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我要以他老人家为榜样,热爱祖国,牢记使命,勤奋刻苦,好好学习,将来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把个人的追求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融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DIzMjgwMQ==&mid=2656200127&idx=8&sn=cd42054197461b717ad681d00765f711&chksm=f3104231c467cb2732d121b7290ffa0e1ce3097905c78dfb94cd5a356554c2f7e33c6379358b&mpshare=1&scene=23&srcid=0727pI4Eghksx0crWQ2zpzlC&sharer_sharetime=1595848739512&sharer_shareid=3fcfc8c29ac042d817106efeb6b01276#rd


最新导读

扫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