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高端论坛参会有感(三)

编辑:教学处 发布时间: 2013-12-10 10:35


 

斟字酌句教语文   声情并茂感人心

 

  11月28日清晨,迎着初冬的丝丝寒气,我急匆匆地赶往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参加在这里召开的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

  太阳透过清晨的薄雾,暖暖地照在每位行人身上。这让我不禁想到昨晚在会务手册中看到的一段话:“在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还记得,今年5月,同样是一个阳光洒满老城的日子,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名师精湛的教学,名家独树一帜的理论观点都令我受益匪浅。

  今天的研讨会上,名师名家们同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我一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让我感概万千,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韩军老师的课《雷雨》和《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一个“周”字,让我们读懂《雷雨》。   

  《雷雨》我不止看过一遍,可是听了韩老师讲完这一课之后,我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汗颜。读书不在于读了多少遍,重要的是读透了没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正确的解读文本,读透文本中的点点滴滴,是一项基本功。可能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此吧!他们无一不是挖掘教材的高手,更令我叹服的是,名师们更注重的是文本背后的深层,以文本为媒介,引领学生走向更广远的境界。尤其在听了孙绍振教授的《文本解读的观念和方法问题》的讲座后,更加体会到了文本解读的技巧性和重要性。

 

  韩军老师教学《雷雨》一课时,贯穿整节课的是,他对于剧中两个人物姓名的深邃解读。首先是对以“周朴园”这一资本家为首的封建大家族的姓氏“周”的解读。他利用多种方法全面,立体展示了“周”的含义:用周组词,组成语,会发现很多:周朴园的周密,周章,周旋,周而复始……但是却不“周延”,人物的命运,一代一代,如韩军老师展示的周易图谱一样,阴阳雷电,无所不备,周而复始……,甲骨文的“周”让我们看到命运里原始而复杂的自然法则,进而体会到作者“悲其天,悯其人”的创作情怀,体会到对于命运,“须谦卑,须敬畏”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他引领者学生层层剖析人物关系,作者的创作意图,悲剧中矛盾的激化,人物思想的分歧,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读懂了《雷雨》。

  二、一个“情”字,带我们走近艾青。

  除了深入解读文本之外,另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就是教师注重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韩军老师展示的第二节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开始,他就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向学生详细的介绍了作者艾青创作这首诗时的经历和背景,韩军老师那话剧演员般的专业讲述,把在场的每一位带入了艾青的世界中。为理解诗文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他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我想,他在朗读“大堰河,今天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大雪压着的草盖着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段时,一定是用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体验来朗读的。而且在处理这一段时,韩老师特意删掉了名词前面的定语,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这样写好,而且还知道不这样写为什么不好。令学生体会到大堰河一生的悲凉。正是老师的投入,感染了学生乃至与会的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了文本,走近了艾青。

 

  一天的时间眨眼间就过去了,冬日的丝丝凉意完全被内心澎湃的热情冲淡了。回味着收获的点点滴滴,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充实自己,让教学回归语文,让阅读落到实处!

 

(撰稿:教学   杨晓虹)

 

 

 

最新导读

扫二维码
返回顶部